这6个表现,可能得了糖尿病肾病,立即就医,千万别拖成尿毒症
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信号——蛋白尿。很多人洗手间一瞥,看见小便泡沫多了些,但不会多想。可你知道吗?这可能是肾小球开始漏蛋白了。
先说一个最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信号——蛋白尿。很多人洗手间一瞥,看见小便泡沫多了些,但不会多想。可你知道吗?这可能是肾小球开始漏蛋白了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明明晚上没喝多少水,早上却脸肿得像刚哭过?皮肤开始发痒,但又查不出过敏源?体重突然掉了三四斤,却不是你减的肥?你以为是天气、压力、饮食问题,但那可能是你身体在喊“救命”。
不绕弯子地说,慢性肾病患者对“运动”这两个字,态度往往是又爱又怕。怕运动伤了肾,怕一动血压飙上天,怕肌酐升了没法交代。但近年一系列研究却不断在修正一个老观念:不是“肾不好不能动”,而是“肾不好更要动”。
老梁不是个例。他是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“典型病人”:自以为身体扛得住,实则一步步把肾推向崩溃。慢性肾衰竭,它不是突然爆发,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你不在意的生活细节里,一点点埋下伏笔。
肾病综合征(NS)是指肾脏病变的一组临床症状,包括 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症、高脂血症和水肿。临床治疗先以去除病因或诱因为主,常用的药物有RAAS抑制剂、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。其中糖皮质激素应用较为广泛。
上海2025年8月20日 /美通社/ -- 诺华创新产品诺锐达®(盐酸阿曲生坦片)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,用于降低有疾病快速进展风险的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(IgA肾病)成人患者的蛋白尿。一般来说,这类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值(UPCR)≥ 1.5 g/g。诺
很多人一听“肾病”,下意识就想起“脚肿、水肿”。但作为一名在肾内科坐诊十年的医生,我得提醒你一句——等到脚肿了,肾可能已经坏了三分之一。
由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“2025肾脏病研究进展南方论坛”于9月5日在广州隆重召开。会议期间,聚焦IgA肾病患者疾病认知与常见误区的《中国IgA肾病患者诊疗现状蓝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蓝皮书”)正式发布。该《蓝皮书》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团队
感冒看似小事,但对于有肾病史的人来说,尤其是肾病综合征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,病毒入侵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紊乱,导致尿蛋白升高、水肿恶化,甚至出现肾功能进一步下降的风险。预防感冒不是“怕冷”,而是对肾的保护伞。
今年8月,该药针对血液透析患者CKD-aP(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)的Ⅲ期临床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《The BMJ》。该研究显示,安瑞克芬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外周κ受体激动剂,能显著且安全地缓解中重度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,提高疾病相关的生活质量,将
慢性肾病五期的管理理念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浪潮。近年来,随着代谢医学和细胞生物学进步,国际肾病领域出现了一套以动物性食材为核心、低碳高脂的新型精准营养管理思路,对传统“高碳水、低蛋白”的方法发起了挑战。科学研究和真实案例持续更新,细胞的自我修复和自噬机制成
引言: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糖尿病和肾病的共病问题愈发凸显。这两种慢性疾病相互交织,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健康负担,也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。
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身体“信号”,可能正是肾脏或泌尿系统在向您发出求助。千万别把“小毛病”拖成“大问题”!这一次,我们打破诊室的空间局限,集结我院泌尿肾病中心专家团队,以“守护生命之源,共享健康未来”为主题,精心打造10场专题科普直播,实现泌尿肾病健康全域科普。您
2025年8月,我国首部《泰它西普在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应用专家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专家建议》)正式发布,标志着儿童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治疗进入精准靶向时代。
65岁的山东大爷坐在医院病床边,眼神空洞,嘴里反复念叨一句话:“早知道早点查查,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……”医生手里的报告上,四个字压得人喘不过气——慢性肾衰竭(尿毒症)。
各种肉类,富含 优质蛋白质、维生素以及很多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,是大多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。
我是一名医生,和你想的一样,每天奔波忙碌着……在一次夜班彻夜未眠后,没有立即休息,继续陪着患支原体肺炎的女儿打针,红霉素刺激血管,女儿打针叽叽歪歪的,这严重激起了母亲的保护欲。后果就是,我也出现了肺炎症状。
肾病恶化到底是怎么被一步步“推进深渊”的?不少人一听“喝酒伤肾”就点头如捣蒜,仿佛戒酒就能保肾一世安稳。但真相是——饮酒只是加速肾病恶化的第5位因素,真正排在首位的,很多人天天在做,做得心安理得,甚至觉得“这没啥大不了”。
这几年,“茄子降肌酐”的说法在不少肾友群里传得跟真事似的,甚至有病友天天吃,连肉都不沾了。但真相是,茄子不是“肌酐杀手”,它最多算个温和的“陪跑选手”,要想肌酐不飙升,只有靠得住的,是你吃进去、用得上的那几样东西。
每年九月,葡萄扎堆上市,超市水果区香气四溢,谁走过去不想拎上一串?紫的、红的、青的,颗颗饱满,糖分爆棚,入口即化,甜得像初恋。可就是这个“甜蜜杀手”,对某些人来说,不是补营养,而是添麻烦。